发布日期:2025-01-07 信息来源:毛睿 游览次数:10
“采摘过程中,要在不破坏水果表皮的基础上,既能够抗外部环境干扰,又要在一定速度中进行。”近日,在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董会旭与团队成员讨论“水果采摘机器人”在应用场景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难点问题。
董会旭是一名“90后”,现为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新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2022年加入浙江大学,担任机器人感知与抓起实验室负责人,研究内容包括机器人多模态感知、抓取与灵巧操作规划,机器人手、臂设计与控制。
目前,杭州、余姚两地跑已成为董会旭的工作常态。他说,余姚有完备的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制造产业,虽然自己的“主战场”在杭州,但他一般每周有两天在余姚开展工作。在这里,他领衔一个机器人感知与抓取的科研项目。
“我主要是研究机器人手的,先从机器人的两只手指开始,然后逐步延伸至机器人的五只手指。机器人两指主要应用于工业制造领域,而机器人五指一般作为人形机器人配套使用。”谈起自己的研究方向,董会旭如数家珍。
“你看,这是我们团队研发的机器人手,它是一个欠驱动机器人两指,既能抓取轻巧物件,又能抓取重物,在工业制造领域应用十分广泛。”董会旭介绍,此前,他们团队研发的一款机器人两指已进入舜宇光学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最开心的莫过于自己的研发成果投入市场,董会旭也不例外。通过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的牵线搭桥,董会旭研发团队与我市多家企业达成合作,在推动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同时,也大大加快了“产学研用”的进程。“从产品研发到成功采用、投入市场,整个流程很快。如果说我们做的是‘从0到1’的工作,那企业帮我们实现了‘从1到2’的跨越。”董会旭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浙江省“尖兵”“领雁”科技计划项目……董会旭曾主持或参与多个国家级、省级项目,并发表多篇有关机器人的高质量论文。目前,他还担任宁波市重点研发“揭榜挂帅”项目首席科学家。
去年3月,董会旭研发团队与余姚市机器人研究中心、智昌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广强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季华实验室一起揭榜了“水果采摘机器人”项目。“这个项目是针对圣女果和金橘采摘技术难题的,计划在三年内完成,而我们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完成了。”董会旭介绍,目前这款机器人处于调试阶段,即将投入使用。
“让机器人的手像人手一样灵活,能有效地操纵物体,一直是我们研究的目标。”董会旭表示,今后,他将带领团队成员努力研发出更多性能佳、功能多的机器人手,为“余姚智造”添砖加瓦。
【报道来源: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