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1-03 信息来源:毛睿 游览次数:10
“你看,这是两块‘白板’,板上什么也没有,但是当你戴上这副‘特殊眼镜’,你就能实现想看什么、就能看到什么,比如文物展品、山水、花鸟、体育赛事……我们可以根据受众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场景展示,这也就意味着,参观者戴着‘眼镜’,面对的是同一块‘白板’但看到的是不同的场景。”近日,记者走进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特聘专家办公室,屠晓伟教授指着室内摆放的两块“白板”说。
屠晓伟教授正在展示他的“虚拟驾驶舱”。
近段时间,屠晓伟来到余姚,和团队成员一起研究调试“虚拟展厅”项目。“‘虚拟展厅’内没有展品,只有一块块的‘白板’,参观者可以带上‘特殊眼镜’看到立体的动态的场景,身临其境一般,而且随着头部的转动、角度的变化,你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屠晓伟口中的“虚拟展厅”正是应用了他最新研发的室内高精度(0.03mm分辨率)高速(每秒约300点)室内三坐标位置传感技术。
“通过建立数据模型、合成影像,利用投影技术,结合AR(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拼接眼镜,形成合成虚拟影像与真实拼接影像,同一块‘白板’就能呈现因人而异的影像,这就是现代智能光电科技的魅力。”屠晓伟自豪地说,该项技术在国际属于领先水平,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屠晓伟出生在上海,198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专业,之后在法国、加拿大等国学习深造、搞科研工作,2010年回国,成为中国商用飞机制造中心研究员,并担任国内一些高校的特聘教授。他在自主导航机器人平台和三维重组算法、程序设计、信号处理与分析、视觉和图像实时监控和监测、空间定位、工业自动化装配、生产线自动化等领域成果显著,曾主持或参与国际、国内10多个重大项目。
二年前,屠晓伟加入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他带领团队一直坚持技术的创新探索,致力于开发室内空间定位传感器产品,进一步提升全域场景感知技术方案的可靠性。“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空间定位算法’和实时图像拼接的眼镜技术应用在模拟仿真领域,让人在仿真舱或室内空间内身临其境,视场内达到空前的逼真场景。在此场景下练习或体验变化的工作环境和训练场景,提供更多的交互和动态变换体验。”
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室内定位传感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国家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工业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更是催化了室内定位传感的刚性需求。该项技术能够精准地为用户提供方向导航、位置定位等服务,可以广泛应用于生产车间、展馆等。屠晓伟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比如现在很多‘数字工厂’应用了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但机器人也有缺陷,机器人抓取材料或加工的范围是有限的,距离近的它可以准确定位抓取,但距离远了,它就定位不准,这就需要高精度的室内空间定位传感设备,帮机器人去校准空间定位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根据屠晓伟教授的描述,该室内定位方法可用于虚拟仿真及多种高技术加工手段,用传感器得到的数据,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服务,尤其适合室内高速运行的飞行器、机器人和其它运动装备。屠晓伟介绍,依托这项技术,如可以监测和控制无人机的飞行位置和姿势。通过光电技术测量空间点的位置,根据‘三个点决定一个刚性物体位姿’的原理,实现一秒钟同时精确观察与控制近百架无人机。”
“在这个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室内精确定位的创新与应用将是一个值得我们期待的未来。它不仅提升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便利性,也将为相关行业的创新应用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屠晓伟说,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未来室内定位将可能成为智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我们对空间信息的获取与利用能力,推动数字社交、商业服务等多方面的智能化进程。“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人能够轻松享受到这一前沿技术所带来的便捷与乐趣。”
【报道来源: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