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院内动态

提升余姚产业技术研究院能级,助力制造业蓬勃发展---余姚市政协科技界协商活动在研究院举行

发布日期:2024-12-27 信息来源:毛睿 游览次数:10

12月26日下午,以“提升余姚产业技术研究院能级,助力制造业蓬勃发展” 为主题的余姚市政协科技界协商活动在研究院进行,余姚市政协委员、市商务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姚黎明主持。

座谈会前,参会人员一同参观了研究院成果转化较为特色的企业。

在座谈会上,研究院副院长赵川平从优秀人才引育、科技创新成果、平台建设、产业服务、七年成效总结和交流探讨等介绍了研究院。

市科技局副局长夏建勇就以研究院为代表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情况作了发言,他指出,研究院在过去七年中,一路摸索前行,积极进取,成功打造了余姚市唯一的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浙江省产教融合基地与宁波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并于今年纳入宁波市概念验证中心创建名单,成效突出,是余姚研究院的一张名片。在推进研究院能级提升方面,夏建勇副局长表示,科技局将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构建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机制。重点做好才智、融智、转智文章,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助推研究院发展。

市经信局副局长施荣熊表示,通过举办“创客中国”大赛、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十链百场万企”对接会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上下游产业之间的紧密协作与协同发展,成效颇为显著。研究院应系统性梳理建设成果,充分利用各类活动作为媒介,挖掘优质项目,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助力产业发展。此外,施荣熊副局长还就 “智能物流产业” 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提出了 “一产业、两大平台、三个产品” 的清晰工作思路,旨在通过加强核心技术的攻关突破,联合上下游企业以及高校院所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实现产学研深度贯通以及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全力培育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以及链内优质企业,打造具有卓越品质与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随后,政协委员们围绕提升余姚产业技术研究院能级,助力制造业蓬勃发展进行发言。

市政协委员、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陆哲学提出,研究院应加强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其在各乡镇街道以及广大企业中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以便更好地让社会各界了解研究院的优势与实力。同时,要充分利用余姚本地丰富的企业家资源、经营管理人才资源以及市场销售人才资源,结合研究院技术优势,形成合力,赋能产业。

市政协委员、市政协经城资环委副主任朱伟伟表示,研究院现有的基础扎实且具备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未来的发展定位上,应当紧紧抓住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黄金窗口期,对接全市建设机器人产业大市的战略机遇期。整合各方创新资源,不仅要充分挖掘余姚市本地的优势资源,积极争取各部门的政策支持,还要广泛吸纳市外乃至全国、全球范围内的优质信息资源和优秀人才。要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合作,与前沿科研机构携手共进,加快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速度,切实助力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

市政协委员、研究院院长助理王进表示,研究院应充分利用浙大品牌效应,发挥研究院窗口作用。要持续加强科技成果的培育与产出,进一步夯实研究院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院目前在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未来应继续巩固和扩大这一优势。

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陆国栋强调,一是研究院聚焦创新赋能工作,多点布局,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需求,助力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研究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将举办各类大赛以及开展学生实习实训等活动作为重要抓手,吸引更多的人才汇聚于此,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创新氛围,为余姚与研究院的长远发展集聚人气。三是研究院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方面具有较为深厚的基础,发展潜力巨大,尤其是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结合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陆院长希望政协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给予研究院更多的支持与指导,共同为余姚市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贡献力量。

市政协副主席朱卫东总结讲话。朱主席指出在提升余姚产业技术研究院能级这一关键任务上,科技局、经信局、科协等多个部门需重点从以下三个维度协同发力。一是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产业研究院的引进与培养,立足长远发展,构建科学系统的考核机制,确保研究院的高质量发展。二是像抓拆迁清零一样抓科创企业的研发平台建设和人才团队引进,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平台保障三是像抓山海合作一样,抓部门协同、院企对接科技局与经信局以研究院发展为主题,协同合作,并充分发挥科协参谋和助手作用,拧住科技创新工作重点,促进协同效应。朱主席指出,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是余姚科创平台中耀眼的明珠科创人才培养的示范窗口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中的特色亮点理应对其给予充分的肯定、客观公正的评价充满信心的展望此外,朱主席还对研究院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上,要争地位,争政策,争资金,争扶持,为研究院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对内,需不断强化研究院人员的学习培训沟通,促使他们更好地融入余姚,增强归属感与凝聚力。对外,要广泛宣传研究院独具特色的组织架构以及建设成效,主动与乡镇、协会等开展全方位的对接与合作,互利共赢。对下,对于孵化企业以及具有合作潜力的企业,要着力抓好辐射带动作用,扩大合作覆盖面,突出重点项目与亮点成果,做到墙内开花墙外香